1月13日~14日,環保部委托華北、西北、華東、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約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負責人。新的一年開始不過半月,環保部約談工作已再度啟程。
全國政協原環資委副主任呂忠梅17日在參加“治霾在行動高峰論壇”時表示,2015年環保部非常忙,平均每21天約談一個城市。因此,在網上甚至還流傳一句話“部長喊你談話”。
新環保法曾被媒體稱為“長出牙齒的法律”, 到今年的1月1日,新環保法實施已滿一年。這部法律實施怎么樣?還有哪些問題?當初被視為標準“最嚴”的新環保法是否長出“鐵嘴鋼牙”讓污染企業和個人有所忌憚?
新《環境保護法》修改歷時23年,人大常委會經過4次審議,由原來的45條變成70條,幾乎是重新寫過一部法律。據呂忠梅介紹,原來舊的環保法的45條文全部保留的僅僅只有6條,還包括解釋性條文。修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。
為了讓這部嚴法順利實施,國務院辦公廳及環保部等其他部門在2015年做了大量工作。僅各項法律法規,甚至規范性的配套文件就出臺了近百條。
呂忠梅表示:“為了貫徹鐵腕執法,2015年環保部非常忙,最重要的事情約談地方政府負責人。我統計了一下,2015年平均每21天約談一個城市,在網上甚至流傳一句話‘部長喊你談話’。 通過司法機關解決環境糾紛的工作也在順利推動,2015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環境案件大概30萬件。”
環保部日前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,2015年,全國338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(PM10)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.4%;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為50微克/立方米,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.3%。
不過,在取得成績的同時,環保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。“比如應急多,缺常態。環境執法看到哪里出問題到哪里救火;關注多,缺進展;政策多,措施多,最后一公里解決落地不夠;成效很多,績效不好,看起來成績單很好,但是給老百姓獲得感不夠。”
2015年北京市全年PM2.5年均濃度為80.6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6.2%,空氣達標天數比2014年多了14天。但是,給老百姓的感覺卻并不明顯,有人甚至覺得2015年霧霾比2014年更嚴重。
呂忠梅認為,《環境保護法》的實施是長期的過程,我國取得了一些成績,也面臨很多問題。一切表明新《環境保護法》實施還在路上,環境保護還在路上,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,用法治的方法推進中國環境保護事業。”